• 鲍勃买球app下载
  • bob足球滚球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生产能力
【新闻发布】蚌埠市召开城市内涝治理工作线上新闻发布会
来源:bob体育链接    发布时间:2024-01-27 19:58:28

  9月27日上午,蚌埠市召开城市内涝治理工作线上新闻发布会。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牛治明就我市城市内涝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做详细介绍。

  一、蚌埠市气候情况。蚌埠市位于安徽北部,淮河中游,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2021年,建成区面积约154.00平方公里,非流动人口330多万。蚌埠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总的特点为冬夏长、春秋短、日照时数多。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雨季显著。根据蚌埠水文站气象资料统计分析,本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约910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565毫米(1956年),最小年降水量为376毫米(1922年)。汛期(6~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1.9%,降雨较为集中。其中最大值为1082.8毫米(1956年),占当年降水量的69.2%,最小值为180毫米(1966年),占当年降水量的30%。蚌埠站最大一天降水量多年平均为95.6毫米,最大日降水量为191毫米,发生在1984年8月24日。根据《蚌埠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 (2013—2030 年)》,到2030年,我市内涝防治标准能有效应对不低于 30 年一遇的暴雨,但目前主城区排水管网的标准只能满足20年一遇暴雨,下一步还需要对雨水管网需要提标改造。目前城区雨水管网总里程约936公里,雨水排涝泵站21座,排水能力为91.11 m3/s。

  二、制订城市内涝治理指导性文件。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建议》《安徽省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安徽省“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安徽省城市内涝治理工作指南》等文件,我局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全面排查蚌埠市城市防洪排涝设施薄弱环节,编制了《蚌埠市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涝规划》、《蚌埠市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为蚌埠市城市内涝治理提供指导性依据;同时,年年都会委托专业设计单位开展蚌埠市城市排水防涝专项体检,对城市排涝设施做多元化的分析,查找有一定的问题,为城市排水防涝治理工作提供资料保障。2022年,我局委托编制完成了最新一版的蚌埠市暴雨强度公式,并对《蚌埠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3-2030》进行了修编。

  三、稳步推进排水防涝项目建设。为逐步补气城区排水防涝设施短板,加快我市城区排水防涝设施建设,不断的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市委市政府启动了蚌埠市城市排水防涝项目建设。

  城市排水防涝工程建设项目(一期):建设内容最重要的包含:主城区的内涝点整治、雨污分流、污水管网改造、雨、污水泵站提标改造等,对8座污水泵站、2座雨水排涝泵站改造,10处内涝点治理,2个区域雨污分流改造,4条路污水管网提标改造,项目于2017年10月27日开工,2020年4月27日竣工。(一)下游:新建入湖、入河排水主通道,解决“排得出去”的问题。1、南施家片区:新建荆山路及朝阳路东侧排水主通道进入南施家泵站;改造朝阳路处南施家泵站进水管道;新建光彩二路、光彩三路排水主通道,打通入迎河通道,有效解决南施家片区及虎山西侧内涝积水问题。2、东海大道下穿:新增兴民路、龙腾路明渠作为新排水通道,有实际效果的减少原铁东路箱涵排水通道长度,直接减少排水水头损失,也可避免姜桥大沟水位顶托,同时对铁东路箱涵及明渠进行清淤;新建货场一路排水箱涵,接入解放路东侧现状过铁路涵洞;在东海大道与富华路交口新增横跨东海大道雨水管,管径d1600,分流东海大道,富华路以西段雨水,减轻航华路横跨东海大道处d1000雨水管排水压力,减少地面雨水流入下穿通道,同时新建货场一路(富华路~ 航华路)雨水管,管径d2200,接入新建5000×2000mm箱涵。新建航华路(货场一路-现状d2000管终点)d2400雨水管,两处新建管道与航华路北段d1500 管合并后一并过铁路接入货场一路雨水箱涵,打通入龙子湖通道,完全解决此片区积涝问题。3、新建淮上大道、上河路、日报社、宏业路(迎湖路箱涵)等道路排水通道。其中新建箱涵2.42公里、管道8.43公里、明渠2.15公里,累计打通主排水通道13公里。(二)中游:提升排涝泵站抽排能力,解决“抽的出去”问题。东海大道下穿新增两台泵,排水能力由1.6 m3/s,提升到3 m3/s;南施家泵站进行扩建改造,排水能力由6.5 m3/s提升到11 m3/s;淮上大道泵站改为双回路电源,并打通入河通道;雪华路泵站双回路改造及疏通管道0.9公里;延安路泵站新增用于承受压力的管道70m;以及对龙子河排涝泵站提升改造,大大增强汛期抽排能力。(三)上游:新建增加路面雨水口,解决“收的住水”问题。针对全市所有易积水路段的雨水篦子进行了提升改造,将雨水篦子加大加长,由过去的混凝土雨水篦子更换为铸铁雨水篦子,累计新增1428座。

  城市排水防涝工程建设项目(二期):2022年7月1日开工建设,计划2023年12月底完成项目主体建设工程。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对明珠广场、老机场、黑虎山、虎山东侧、科技学院、汽车城等6片区内涝点进行整治。通过以下工程措施提高城市排水能力。(一)提升排水通道排涝能力。扩建永平街、永安街、昌明街、昌隆街、双墩路雨水管渠以及延安北路雨水箱涵;新建货场五路、货场六路、延安南路雨水管道及虎山东侧截洪沟;科技学院排水明渠、汽车城片区迎河路排水明渠等。(二)打造智慧排水平台。利用互联网+提升改造城市防汛排涝智慧管控平台。在八里沟、南施家等 15 个泵站新建排水防涝数字信息化管控平台(GIS系统)、城市水利模型、在线雨量站等。通过新建城市排水设施GIS 系统平台、城市水利模型、在线雨量站、水位水量自动监控设备、改造管网监测传感器、完善视频监控系统等,实现智慧管控平台智能分析,提前预警、科学调度。

  四、提升设施管护水平。(一)强化设施日常维护。组织人员针对往年汛期期间出现的易积水路段进行拉网式排查,对于排查出的风险点,立即安排人员进行立即整改,保证排水设施完好,做到“早发现,早安排,早落实”。排查范围涉及城区内的市政排水设施包含排水管网、泵站以及泄洪通道、管网主排水口等。主要检查排水管网是否通畅、管网水位是否异常,防坠网、检查井盖座是否完好;泵站机泵及配电设施是否完好,启动是不是正常,集水池、进出水管网是否通畅;远程监控及应急指挥系统运行是不是正常,下穿立交等关键节点安全防护设施是否齐全等。市政管服中心组建6个清掏班和6个应急作业班,配备6 台污泥清掏车、3台污泥抓斗车、3台疏通车等排水专用设备,对排查发现的管道问题及时进行处置。(二)建立“联排联调”机制。由市城区防汛排涝指挥部组织应急、城管、气象、水利等部门,开展“联排联调”,及时互通水情、雨情、汛情和预报预警。同时,结合灾害性天气预警等级,市城防指随时关注淮河和城区水系水位变化,及时协调水利部门对张公湖、迎河、龙子湖、四十米大沟、二号沟等河湖水体进行管控水位,避免因水位顶托造成的城市内涝。(三)开展易涝点整治。定期排查路面积水点,系统谋划项目,制定“一点一策”方案,落实具体工程建设任务。

  五、完善应急处置体系。(一)加强应急处置。按照城区防汛排涝应急预案响应要求,根据雨情、汛情及时发布信息和启动应急响应,保证出现险情后第一时间进行处置。一是发挥技防优势。利用蚌埠城区防汛排涝应急指挥中心设置的185个视频监控探头,24小时对重点部位进行远程视频监控,实时掌握各重点部位的汛情,实现在线调度指挥。(二)发挥联动优势。按照预案要求,根据汛情适时启动预案响应,应急人员及时到岗,开展险情巡查和排除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城区易涝点的产生,同时及时上报相关汛情、雨情,实现气象、应急、公安、交通、水利、城管等多部门联动协同作战,全方位保证城区安全度汛。特别是城区防汛排涝的“四个一”联络机制,对城区道路实行分片包干,每个网格确保城管、社区、市政、交警各有一名责任人包保。当强降雨发生时,网格责任人到岗履职,对于积水路段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后,立即组织人员强排,确保道路通行顺畅。针对东海大道下穿立交等重要节点,提前检查LED安全提示屏、安全警示牌、安全道闸等安全防护设施完好性,并安排专人专车在下穿立交两端24小时值守、大型移动式应急泵车定点待命备用。(三)加强应急值守。汛期期间,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所有人员在岗履责,同时常态化开展值班值守情况督查,务必做到指挥畅通,遇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处置,确保不发生人员受伤或死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四)加强重点防范。针对低洼地、城市下穿立交、地下车库等关键部位,实行“一处一策”、“一点一专班”,实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对于排查出的问题立查立改。当汛情发生时着重关注建筑物内二次供水、低洼地段及地下配电设施和重点部位备用应急电源的准备情况等,确保不因积水导致大面积设施瘫痪、引发次生灾害的发生。

  解答:目前蚌埠城区的排水体制系分流制和合流制两种。早期建设的雨水管网标准偏低,如老城区暴雨重现期只有1-1.5年一遇。在短时强降雨的条件下易引起路面积水。根据《蚌埠市防涝(雨水)规划》(2013—2030年),我市已经逐步对现有的排涝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要求达到3-5年的重现期。虽然前期实施了部分区域的管网提升改造,但因我市市政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特别是排水管网建设改造相对滞后,导致城区整体防涝能力仍然不足,再加上近年来极端暴雨天气频发,城区防汛排涝的形势依然严峻,城市内涝的风险任旧存在。针对以上问题,市城管局根据蚌埠市“十四五”排水防涝规划,认真梳理城区的易涝风险点,结合城市道路建设规划,快速推进排水防涝工程建设,逐步补齐排涝设施短板,整体提升城区的防汛排涝能力。下一步将实施老水蚌线排水通道打通等工程。

  解答:城市内涝治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既要统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建设、城市水资源利用和防灾减灾,又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流域防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逐步建立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形成流域、区域、城市协同匹配,防洪排涝、应急管理、物资储备系统完整的防灾减灾体系。要坚持防御外洪与治理内涝并重、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并举,“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整体提升城市内涝治理水平。同时,每个城市的基础条件不同,内涝治理的策略和任务都不同,要因地制宜,一城一策。比如老城区结合城市更新改造,抓紧补齐排水防涝设施短板;新建城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排水防涝设施。

  经过近几年的治理,蚌埠市城区内涝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基本实现了“雨停水退”。但距离国务院关于城市内涝治理2025年工作目标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排水防涝能力明显提升,内涝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效应对城市内涝防治标准内的降雨,老城区雨停后能够及时排干积水,低洼地区防洪排涝能力大幅度的提高,历史上极度影响生产生活秩序的易涝积水点全面消除,新城区不再出现“城市看海”现象;在超出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条件下,城市生命线工程等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功能不丧失,基本保障城市安全运作的总体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继续努力,谋划好、建设好、管护好、运行好城市排涝设施,争取发挥最大的作用,最大化的减少城区积涝风险,全力保障城市安全。

返回列表
Copyright©2018 bob体育链接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建设:鲍勃买球app下载